愛網搜尋引擎 

愛 網 所 有 影 音 、 講 座 和 文 章 版 權  所 有 , 轉 載 時 標題 旁 請 註 明  作者 江林月嬌  來源 愛網  等 字 樣 。

Hit Counter

愛網達人
       自母腹懷中產出,我與母親臍帶依舊相連之時,接生的醫師將滿身包裹在血衣裏、纖弱細嫩的我,輕置於母親豐腰柔腹的肌膚上。 喔!那是 ─ 江林月嬌 ─摘自母親,人生戲曲的第一要角

姻,不是「找」一位合適的人,而是「作」一位合適的人。 ─ 江林月嬌 ─ 摘自愛是一生的抉擇

看見生命的主造作那循環不已的日頭時,喉頭自然詠嘆出清脆歡愉的歌聲,唱出一首首令世人永遠無法忘懷的頌讚禮歌。  ─ 江林月嬌 ─ 摘自禮讚之生命─17年蟬

        問我的自信心從何培養?我想,就在我幼年無憂無慮的歲月裡,來自您摯愛的雙眼與熱情的掌聲。  ─ 江林月嬌 ─ 摘自親愛的爸爸,我感謝您
        ,是用兩個人的生命,去完成相同的諾言。 ─ 江林月嬌 ─ 摘自愛是一生的抉擇

剛出爐文章

使生你的快樂(飛揚) 
管教兒女十戒(海外校園)
信服方程式(家新)
《聖經》、想像、鷹飛翔(飛揚) 
愛情三角關係
箴言》掃除九怪信念
國度與國王(飛揚)
星星的孩子:自閉症認識篇
從性自由看生命意義
我們選擇婚姻
愛在麥當勞之家(揚)
E世代親子挑戰(飛揚) 
揮別失眠有絕招
昨夜嚴寒(飛揚) 
經營之神    婚姻逃兵
活潑的盼望
21世紀家庭重建
衝破人際衝突的藩籬
安全上網守則
網路親子秘方
財政管理101(飛揚)
Ctrl+Alt+Delete倦怠(飛揚)

工作減壓七箴言(揚)

追求平衡和諧的人生(飛揚)

與成功人生有約(飛揚)

聰明四樣小物 (揚)

溝通的智慧(揚)

完整的生命(海外校園)

娃娃乖乖不聽話(飛揚)

單身女性婚姻情感路(揚)*
更精彩的下半場(飛揚)
婚姻角色對焦(飛揚)*
愛是一生的抉擇(海外校園)

更多文章‧‧‧

Chinese/English Version (translated by:  Violet C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101

Ctrl + Alt + Delete Fatigue

Seven Proverbs for Channeling Your Stresses

Balancing Your Family, Faith & Work

Rendezvous with Success 

Love is a Life-Long Choice
Weathering the storms in marriage*

The Wisdom of Communication

A Full Life

Guard Your Heart
10 Proverbs of Communications
Nine Indicators of Depression
Precious Moment
The Wise Man's Song of Joy 
The Breakthrough in Growth
Secret Formula for Emotional Flu Prevention
Daddy’s hands
Telling Family Members You Love Them*
Conflict Resolutions
The Seven “Up”s of Parenting

善行與動機  江林月嬌

行善的動機,利己或利他?服事的動機,為人或為神?

「大部分中國人樂於行善的目的,是期望獲得回報。」美國公理會(Congregational Church)教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 AD)在其著名的《中國人的素質》一書第二十章「仁慈行善」中又說:

        ……在某些勸人行「善」的書中,有人引咎於自己能記起的惡行,同時自傲於自己的善舉。善惡相抵,顯示出他在中國的拉達曼斯註﹞的生死簿上的壽數。這種把一切記錄在生死簿上的做法,清楚地表明了中國人的實用特徵,以及他們總是忘不了考慮來世報應……

        到底,何為真正的「善舉」?善行,是由哪些因素所構成?善行的背後大多出於怎樣的動機與心理?

善行動機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善行,其中包含著:社會生物學的「本能與基因」、社會交換論的「付出與收穫」和「同理心─利他主義」三種基本動機。根據Azimi Hamzah dan Turiman Suandi的分析指出,志工(volunteer)參與的動機區分為三大類:

一、       利己主義(Egoism):指為增進個人利益的行為動機,利益可為有形的(如金錢報酬)或是無形的(如他人讚賞、自我成長)。自利性志工參與多為求提高個人聲望、擴展生活圈、自我成長與成為他人榜樣等。

二、       利他主義(Altruism):指在無報酬回收期待下,志願幫助他人的行為。

三、       社會責任(Social obligation):指感受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進而以實踐行動來回饋社會的行為。

除此之外,志工參與動機包羅萬象,其中還包括自我成長、行善積德、充實生活、未來工作準備、打發時間、實現他人期望、獲取社會經歷、結交朋友、增廣見聞、服務人群……等。

善行理論

曾任美國新澤西大學都市研究教授、前志願服務研究學會總裁瓊、堤爾(Jon Van Til)為了更加瞭解志工的動機,將12年來刊登在《志願行動研究月刊》(Journal of Voluntary Action Research)有關志工動機的文章加以整理,歸納出多元化的動機是志工參與最典型的型態,其中廣泛被引用的理論包括:

1.        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 AD)需求層級理論Hierarchy of Needs):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大需求中,前三項是充份需求,後兩項是成長需求。

2.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強調對人和人的心理動機的研究。

3.        主觀效用理論(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Theory):探討態度對行為之影響。

4.        利他主義(Altruism)

Maslow 需求層級理論

一般而言,善行之背後往往隱含著多種的動機,如何區分真正屬於「無私」的部份,是相當具有挑戰性和爭議性的。其中,動機是單純的「利他」而非「自私」者,是最具爭議性的一種假設。

利他?利己?腦力激

以下提出三個腦力激盪範例,以輕鬆的方式供讀者們思想有關「動機」之議題:

腦力激盪一   腦力激盪二 腦力激盪三
    利他主義者,是以他人的快樂、或對他人有利的事為行為準繩。  
    利己主義者,是以自己的快樂、或對自己有利的事為行為準繩。  
    有一天,神父說:利他主義者上天堂!利己主義者下地獄!  
    信徒A想要上天堂,
    所以,A經常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
    請問,A是利他主義者?或是利己主義者?
    張三是位快樂主義者,是一位典型追求快樂生活的人。
    有一天,張三作出以下的推論:
1.   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我很快樂。  
2.   我喜歡這樣的快樂。  
3.   所以,我應該經常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
    從此,張三經常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                
    請問,張三是利他主義者?或是利己主義者?  
    李四是張三的朋友;他也覺得幫助他人是快樂、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所以,他從未思想推敲過張三的論證,就經常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  
    請問李四是利他主義者?或是利己主義者?

五大善行動機

美國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曾任堪薩斯大學社會學教授巴特森(C .Daniel Batson)指出,利他主義或利己主義基本上是動機狀態之別。如果將他人利益置於最高目標者便是「同情利他主義」Empathy-altruism);意即,個體為滿足他人利益而行動,或經衡量而作出對自己有益無害的行動。

反之,如果視自己的利益為最高目標,個體為滿足自己利益而行動,即使連帶為他人帶來好處,則算為「自私利他主義」(Egoism-altruism)。

巴特森經由實驗結果發現,「同情」可能成為刺激「利他」行動的泉源;他強烈支持「同情─利他」的假設;並且聲稱真正的利他主義是存在於人類社會中。

基於這種「同理心─利他主義」的善行動機,能夠解釋一些震撼人心、感人自我犧牲精神的善行。

1968年,《志工訓練和發展:公共小組指南》(Volunte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 a manual for Community Groups)一書作者安‧斯丹芮兒(Anne K. Stenzel)和海倫‧芬妮(Helen M. Feeney)兩位學者,根據參與志願服務者之態度、動機和信念,將志工人員分為五大類型:

1.            社會服務志工:主要為幫助他人,受到與其直接互動的服務對象之激勵;通常出現在衛生或教育機構中。

2.            議題取向志工:關心特定社會議題,例如人權、環境保護或家庭計劃等;通常為教育大眾,甚至製造社會變遷。

3.            完美或自我表現性志工:參與的主要原因,是興趣或追求個人表現;這類志工通常出現在藝術、運動和娛樂的團體。

4.            職業或經濟上自我利益性志工:投入商業工會、專業協會或企業家的組織,動機來自加強其事業發展、工作地位或經濟權力。

5.            慈善或基金性志工:著重捐款或募款,而非提供直接服務;多出現在衛生、教育、社會、福利、信仰、環境及政治等團體。

由於志工參與動機不一、不易簡約歸屬類別,上述分類不夠精確,僅存參考之價值。

正確的服事動機

     人的行為受其動機所支配;然而,人心叵測,外表行為下可能隱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動機。

人看人看外表,    神是以內心的動機去衡量一個人。 

使徒保羅曾說:「不要自欺,    神是輕慢不得的。」(加6:7)      神鑒察一切,包括我們行善和服事主的動機。

善行,是上帝子民的本分;善行,是身為基督徒的責任。善行,是透過服事他人來服事上帝;基督信仰所關心的不單是行為,也是動機;不單是行動,也是品格。

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 AD)曾說:「善行並不能造就人,唯獨信心能。」(Good works do not benefit the soul; only faith could do that.)

使徒保羅勉勵:「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多2:7)

「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雅3:13)

願上帝幫助我們,行善不分貧富貴賤;有正確的服事動機,有持續的愛心服事主;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所言所行所作所想,專為討主的喜悅。 

註:拉達曼斯(Rhadamanthus),希臘神話中宙斯神與歐羅巴之子,生前為人公正,故死後封為冥府三判官之一。

(刊登於《飛揚雜誌》雙月刊    Touch Life     第40期     2004年10月)  

經文分享:

        不要自欺,    神是輕慢不得的。(6:7)

         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多2:7)

         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雅3:13)  

相關網頁:       茶包        從中國人的人際交往看教會生活        當馬大成為馬利亞        教会与世俗        (信仰網刊)

友情連結:        施常化的部落格        wayne - 新浪BLOG        Free-Book-Online

您是第Hit Counter人閱讀此文

全 人 歸 主 。   以 個 人 生 命 、 婚 姻 家 庭 、 信 仰 生 活 化 來 見 證 復 活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

愛 網 製 作 提 供          email:  Julia@julia4chris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