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們同謀奸詐,要害你的百姓,彼此商議,要害你所隱藏的人。他們說,來罷,我們將他們剪滅,使他們不再成國;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記念。他們同心商議,彼此結盟,要抵擋你。就是住帳棚的以東人,和以實瑪利人;摩押和夏甲人;迦巴勒、亞捫、和亞瑪力、非利士、並推羅的居民。亞述也與他們連合;他們作羅得子孫的幫手。」(詩83:3~8) 「以東」、「摩押」、「亞捫」即約旦;「以實瑪利」即沙烏地阿拉伯;「夏甲」即埃及;「迦巴勒」即敘利亞;「亞瑪力」、「非利士」即PLO;「推羅」即黎巴嫩;「亞述」代表巴比倫和波斯,即伊拉克與伊朗;「羅得子孫」即阿拉伯人。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阿拉伯聯盟憲章》,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立,簡稱阿拉伯聯盟或阿盟(League
of Arab States,AL)。阿盟從最初的7個成員國發展到22個成員。2002年10月,利比亞正式提出要退出阿盟。伊拉克戰事基本結束後,又有三個阿盟成員國拒絕交納會費。1948年5月15日即以色列建國第二日,阿拉伯國家聯盟向以色列宣戰。阿拉伯聯盟國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的軍隊攻擊巴勒斯坦,齊向剛成立的以色列發動攻勢,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從那時起至1982年期間,以色列同周邊阿拉伯國家,共發生的5次中東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 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又稱「巴勒斯坦戰爭」。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把巴勒斯坦劃為兩部份,即面積為一點五萬多平方公里的猶太國和面積為一點一萬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國。 1948年5月14日,以猶太人組成的國家——以色列宣告復國。就在以色列宣佈建國的當日,阿拉伯聯盟宣佈不承認以色列,並召開會議決定發動聖戰消滅以色列國。第二天,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五國出兵4萬,從南、東、北三面向以色列發動進攻。結果巴勒斯坦領土除加沙地區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外,均被以色列佔領。這次戰爭直到1949年3月才結束。戰爭中,以色列軍隊死亡約6000人,阿拉伯國家軍隊死亡約1.5萬人。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整個戰爭中,英法對埃及的轟炸持續了6天,地面戰鬥40多小時,傷亡3至4百人,損失飛機50餘架;以色列軍隊死亡約1000人;埃及軍隊死亡約1000人,受傷2萬多人,損失飛機200架,5大城市遭到嚴重破壞,1.2萬幢住宅毀於戰火。 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又稱「六五戰爭」或「六日戰爭」。當時,埃及總統納賽爾已經下令封鎖以色列北部所有重要港口,國土面積不足3萬平方公裡的以色列已無退路,於是先發制人。6月5日凌晨悍然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後,更刺激以色列「越境殲敵」的決心。戰爭中,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家遭受嚴重損失,傷亡和被俘達6萬餘人;以色列軍隊死亡僅983人。 第四次中東戰爭──齋月戰爭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又稱「十月戰爭」,阿拉伯國家稱「齋月戰爭」。埃及、敘利亞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向以色列發動襲擊。埃及軍隊出動2000大炮和200架戰機,向以色列佔領區發起反擊侵略,一舉突破了以色列苦心經營的「巴列夫防線」,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戰爭結果是,阿拉伯國家軍隊死亡約2萬餘人,被擊毀坦克2000餘輛,損失飛機約400架;以色列軍隊死亡5000多人,被毀坦克1000輛、損失飛機200架。 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1982年,以色列感到時機已成熟:英阿馬島戰爭爆發,成為國際上關注的焦點;兩伊戰爭繼續進行,兩國無暇他顧;支持和配合巴解的敘利亞國內形勢不穩定,且相互間有矛盾;利用黎巴嫩境內的親以勢力——基督教武裝;歸還西奈半島後,以埃達成和解,不介入戰爭。6月6日,以色列藉駐英大使被巴勒斯坦遊擊隊刺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對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遊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數天就佔領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著名的貝卡谷空戰就發生在這次戰爭中。 9月29日在國際輿論壓力下,以軍撤離。這場戰爭中,巴解傷亡3000餘人,被毀坦克100餘輛,火炮500枚,400多座秘密倉庫被佔領;敘利亞軍隊傷亡1000餘人,被毀坦克400餘輛,損失飛機58架。 聖殿殿址的由來
神的住處,就在聖殿山。聖殿山位於以色列耶路撒冷面對橄欖山的一個山頭;比橄欖山稍微矮一點。這山頭曾有兩個聖殿在此建造:一是「所羅門的聖殿」,一是「希律美化的聖殿」。
根據《聖經》記載聖殿殿址的由來是,以色列王大衛,有一天命令約押數點以色列民的數目。
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便要降災給以色列人。大衛禱告
神說,我行這事甚是愚昧、大有罪了;求
神除掉罪孽。於是, 神吩咐先知迦得告訴大衛從三樣災難中選擇一樣──三年饑荒、被敵刀追殺三個月、全國有瘟疫三日。大衛不願落在人的手裡,情願落在有豐盛和憐憫的
神手中。於是,以色列境內有瘟疫,以色列人死了七萬人。
當 神的使者站在耶路撒冷天地間要毀滅這城時,
神告訴大衛上到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於是,大衛為
神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 神使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大衛說:「這就是
神的殿,為以色列人獻燔祭的壇。」(代上21:31) 聖殿與哭牆
後來,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
神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指定的地方預備好了,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代下3:1)相反地,對阿拉伯人而言,卻獨有伊斯蘭教所建造擁有的「第三聖殿」──阿克薩清真寺(Al-Aqsa)才是聖殿。 以色列人和穆斯林各持已見,他們各自認為這是他們的地方、自己的產業。不僅以色列人視聖殿與聖殿西墙(哭牆,The Wailing Wall)為聖,連回教徒也是如此認為。後者的理由是,聖殿山是穆罕默德升天之處;傳說穆罕默德牽一匹馬,將馬拴在西牆邊休息,因此穆斯林以馬名Buraq稱哭牆為「飛馬牆」(Al-Buraq)。
同時,回教的考古文獻認為,無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座山曾有兩次的聖殿建造;意思就是,沒有所謂的所羅門聖殿,也沒有希律聖殿;並且稱基督教的《聖經》記載亞伯拉罕獻以撒是錯誤的,以此教育下一代的穆斯林。 殲滅不再成國 當同樣相信獨一真神的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爭奪同一地方、同一山頭時,人們關注的是:以色列是否可能在別的地方重建聖殿?如果可能,他們重建了一以色列人的聖殿;可不可以就此宣告,聖經的預言應驗了? 這棘手問題正如以色列復國前,人們也曾發出類似的問題:以色列復國非要回到他們自己的故鄉嗎?當年,以色列國國父錫安運動(Zion Movement)的領袖提奧多爾•何素(Theodore Herzel, 1860~1904AD),起初盼望在阿根廷建國,甚至在最危急的時刻,英國曾建議以色列人不要回故鄉,就在非洲的烏干達建國了事。 今日聖殿重建成為整個中東難題的焦點,聖殿重建前,世上有宗教聯合的勢力;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且有共同的目標:「來罷!我們將他們殲滅,使他們不再成為國。」伊朗最高的領袖向曾全世界發言,認為以色列是中東的癌;而對付癌的手段只有一個,就是「剷除之」!還有一些宗教發出呼聲:「將他們殲滅,使他們不再成為國,使以色列民不再被人紀念」的口號。
2003年10月5日,以色列戰機突襲大馬士革的巴勒斯坦人營地,以「懲處此前發生在海法的自殺性爆炸的策劃者,並對有關恐怖行徑的縱容者發出警告」。敘隨即表示,如果再次遭到打擊,必將還擊。翌日,一名以色列士兵在黎巴嫩邊境被打死,一輛聯合國維和行動部隊的運水車在敘利亞邊境被以軍鎗彈擊中。持續已三年的以巴衝突,正節節上升為中東衝突的導火線,許多媒體直接稱之為「不宣而戰的第六次中東戰爭」。 美國佈道家葛理翰( Billy Graham, 1918-~)牧師曾說:「人類的歷史開始於中東,也要結束於中東。」 「他們說,我們要得 神的住處,作為自己的產業。」《聖經》的預言正在應驗中。
相關文章: 從以色列復國看《聖經》準確性 錫安衛道士 - 簡 友情連結: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生命河- Yahoo!奇摩部落格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 Touchlife Mission 神學與教義議題- LOVES7&愛的論壇[簡] 讀經心得[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