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方掀起的性解放熱潮,溯源於19世紀法國小說家喬治桑的著作;滾滾熱浪延綿至20世紀,當下美國《伴侶婚姻》一書提出的「試婚制度」,將同居浪潮燒近沸騰。 20世紀初,存在主義文學兼哲學家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和波娃的不婚同居戀曲,被尊崇為現代同居不婚者的浪漫愛情典範。 這位被奉為「女性主義之母」的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是法國知名傑出女作家。因沙特的一句問話:「身為女性的意義何在?」便以自身女性經驗完成八百頁鉅著《第二性》,是女性主義者必讀的經典著作。 波娃直接挑戰傳統女性的天職-─妻子、母親的角色。拒絕婚姻、選擇不生育,終其一生與沙特維持伴侶的關係。
縱觀人類的愛情史,眾多昔日名人的「同居不婚」戀曲,經後人頌讚傳揚、老歌新唱後,孕育出今日的「試婚熱」與「同居潮」,磅礡的氣勢引領著兩岸三地書籍的撰寫與網路的資訊。 同居12謬思
同居不婚者以「愛吃麻辣火鍋」有別於「喜愛清菜豆腐」的夫妻關係互作類比! 21世紀,「同居」關係登堂入室──相愛男女挑戰婚姻制度的另類選擇。
同居,像是買件衣裳,不試穿怎知合不合身呢? 同居,是確保婚姻質量的一種方式? 同居,乃「試婚」階段──試驗男女二人「夫妻生活是否真正合諧」? 同居,讓婚姻懸在空中,令海市蜃樓般的婚姻愛情成為浪漫童話? 同居,是鞏固愛情的另類形式? 同居,讓愛情延續,免除世俗繁瑣的好途徑? 同居,勢在必行,現今社會的流行趨勢? 同居,危機意識──不拿婚姻當兒戲? 同居,熱戀男女的愛情進行式? 同居,自玄之又玄的愛情中提煉出來的防腐劑? 同居,更瞭解自己並學會怎樣與枕邊人解決衝突?
同居,情慾自主的具體表現? 新同居時代 「同居潮」襲捲而來的熱浪,在臺灣地區踴躍出何春蕤的《豪爽女人》著述: 「……各種性邊緣人士〈如同性戀、變性者、第三者〉的結婚權、領養權、人工繁衍、通姦無罪化……期滿自動失效的契約式短期婚姻、青少年及兒童的身體自主解放、肯定情慾並調教品味的性教育……」(註1) 同時,也攪動起中國現代性愛文學──《上海寶貝》一書:
「作者衛慧自稱這是一本半自傳體小說,她先是被一個矮個子自吹自擂的男人蠱惑,後又與一個充滿溫情、極富藝術氣質但性無能的「天天」同居,最後與一個「有家室」的「渾身是毛」的德國男人達到很多次的性狂歡…」(註2) 網路資訊方面,澎湃著香港電腦科技之源提供的電腦遊戲: 「……玩過《純愛手扎》及《戀愛物語》的玩家,對《新同居時代》的背景不會陌生,玩家以第一人身的觀點進入遊戲的世界……可以在一開始時,選擇那位將會因劇情編排至同居的女孩子……重溫校園的戀愛甜蜜經歷……」
(註3) 結婚
or 劫婚 不幸的,(有性的)同居關係也鬧「婚外戀」問題? 曾幾何時,「第三者」的概念已從「介入他人婚姻的外侵者」重新被定義為「兩性實質關係(特指性行為)的多餘者(被冷落的伴侶)」! 無耐地,浪漫戀情也無法免疫於「世俗煩瑣」: 財產分配處置?
生育合法子嗣? 財產合法繼承人? 子女撫養權?
兩人脫離擇偶市場? 雙方關係約束力? 同居能減少離婚? 同居,能減少婚後的不幸?同居,能降低離婚的可能性?奈何,天不從人願: 9%的同居者打算結婚;而同居關係平均只能維持9個月。 試婚者在婚後10年內,分居、離婚的可能性比未試婚者高出三分之一。 同居者的離婚率在性開放的歐美國家,竟高達80%。 誰想,原先奏響的「同居可以降低婚變」的浪漫曲,變腔走調為「同居成功也會婚姻失敗」的輓歌? 愛情三大要素
當代愛情成分理論暢銷書《邱比特的箭
》(Cupid's Arrow)一書的作者勞勃•史登保(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含有三項重要成份:親密、激情與承諾。 愛情,那散發著專一的、排他的高貴香氣,衝浪的試婚男女也飛飆追逐、心嚮神往。 「懸在空中的婚姻」徒增世人失喪心靈的壓力── 幼年遭受親人遺棄、情感失落的女性,尋尋覓覓著父親的影像……; 聽聞週遭女人落跑行徑的男性,處在類似情境中,強烈渴望母親呵護的影子……; 以親蜜感和激情為衝浪板的試婚男女,懷抱著「不合拉倒」的試試心態,一舉成功地搶灘「不合就離婚」的原始理由。 年輕短視的心輕看著「誓約與承諾」的穩妥錨舵;漂浮流蕩的心藐視著上帝創造婚姻的安排與神聖。 女子欲意「就近監視」主動提議與男友同居的愛情基調,至終卻是落花獨立、勞燕分飛。 同居失敗後,女性在身體上與心靈上必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男性的虧損。 (註4) 追夢的歲月 現代男女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紅毯道路上,飛舞灑墨、平添變數。
多元價值顛履著傳統,情人驛車直向「同居」(試婚)戀棧停駛。 「愛就結婚、不然就分手」從不拐彎抹角、兜轉圈子。
最令人無法忍受的事件:「不忠」、「背叛」卻是同居關係者最致命的打擊。 同居女子收拾行囊,意欲離去時,仍需冒著粗暴男人拳打腳踢、恐嚇威脅的危險; 同居男子覓得新歡、另築愛巢後,也難逃硫酸毀容、黑道追擊、閹割殺害的慘劇。 同居,磨滅掉心中堅定兩性倫理的那把光明之尺;同居,在「無責任」「無未來」的激情火花中,擱淺在相愛男女一O一性愛活動。 「愛情掛帥」的時空,可曾學習倫理關係互動(包括兩性倫理)的智慧? 在追夢的歲月裡,曾否在談情說愛間,想到學習愛情 EQ 學分? 婚姻,人人都當尊重 東西同居文化中的女性,都有一個共同點:生活在沒有壇前誓約、親人祝禱中,性行為後必須獨自擔負起──「我既不是妳的丈夫,豈是妳懷孕生產孩子的爸爸?」 多元價值紊亂的世代,同居關係帶給不願意「負責任」男人,享受著「有奶喝為何還要養頭牛?」的迷思。 激進的女性主義者,在爭取到「單身女郎雙人床」浪漫愛情後,仍欲眼望穿、思慕仰望著愛情的真締! 果真?現代男女追求的愛情方程式是──
真槍實彈的同居不婚生活
+ 虛擬夢幻的同居性愛夢想 = 21世紀追求情慾自主的最佳拍檔? 「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希13:4) 同居vs.結婚:不單「結婚證書」一紙,而是相互的親蜜與共屬、相交的激情與滿足、相對的承諾與責任。 試問──
「無論是富貴、或是貧窮,無論是健康、或是生病,兩人廝守一起,至死不渝!」 這樣一份刻骨銘心「叫人生死相許」的誓約與承諾,曾否在床第間縈繞耳際、閃爍心頭? (刊登於《新使者雜誌》雙月刊 第79期 12月2003年 第44~46頁)
|
|